“公众人物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是个伪命题丨九派时评-快讯
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资料图)
这两天,冯小刚在访谈中的一段言论引发热议,“冯小刚说公众人物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话题也登上热搜。
此话乍一听有些委屈,实际是断章取义了。
去年以来,网络上一度传言冯小刚一家移民海外。冯小刚在访谈中坦言:“一开始你会觉得不适应,你觉得(别人)给我造了谣……因为他往你这发泄,他没有任何后果,他就觉得骂文艺界怎么都行,打你不许喊疼,打你也不许还手……即使这样说那你甭当名人了,你当一个最默默无闻的一人,你愿意吗?你也不愿意。是吧,那你还能拍电影吗?你拍不了,所以这个是平衡。”
对于谣言,冯小刚的心得是不要回应,不要说话,因为你的任何回应,你觉得是在澄清,但是会引起更大的讨论,使谣言传播得更广。
公众人物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看似一个好策略,实则一个伪命题。这样的说法越多、传得越起劲,实则等同于鼓励舆论绑架。
现在这个自媒体遍地的时代,什么人物都可以当一当这个公众人物了。那些深陷网络暴力中的普通人,在网暴的那一刻,也成为了“公众人物”。
随手分享生活的素人——即兴唱歌的小伙,存款五千的女孩,糖水卖两块的老爷爷,甚至静静过着自己生活的残疾二舅——也能一朝获得数百上千万的流量曝光,甚至一度被冠以“网红”的名号。
现如今素人引发风暴的能量,未必会低于上个时代的“流量爆款”冯小刚。公众人物和素人身份的界限早就不再分明,并且模糊程度正在与日俱增。
每一个曾被公共平台记录下自己生活一角的人,如今都是“薛定谔”的公众人物——你不知道聚光灯可以有多刺眼,直到被命运“开盒”的那一瞬间。
今日之冯小刚,明日之papi酱;今日之粉发女孩,后日之你我。公众人物的困境,未尝不会变成你我的困境,仅仅是社会共同难题的一个变体。面对所谓质疑,澄清反而往往引起更大的议论,这样的困局已经多次在粉发女孩等人身上上演。沉默,当然是一种下策,然而在对比中反而成了一种上策,如何不是一种荒诞。
不应鼓励为了卖惨宣传什么“公众人物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我们不应鼓励报道中的这种话术,在本就鱼龙混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中,给压力重重的当事人再添一层思想包袱。看似无限同情,实则语言施压。
对“公众人物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一类话的证伪,只需简单粗暴地说嘴和手脚长在公众人物的身上,没人捆着,捆着他的只有舆论绑架和绑架带来的思想包袱。但归根结底在互联网的舆论环境,只要舆论绑架越少,包袱自然越少,痛快还手的阻力自然越小,环境自然越好。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