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欠下的债,该还了_即时焦点
点击蓝字“听三哥说”关注我吧~
4月19号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正在抓紧研究和起草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看来一波大的又快了。
(资料图)
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这基本是老调重弹,10多年前也搞过,现在曲谱没换,乐器没换,换的就是个弹奏的时间和聆听琴声的对象。
谱子和乐器换不换其实都不打紧,重要的是聆听的对象能不能听的进去这回的琴声。
关键问题有两个。
1
第一个问题,对象身上躲不开的债务。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爆全球金融海啸后,纵使我们在金融领域上有一些“人为”的铜墙铁壁,也不能免于波及从而独善其身,于是有形的手伸向了场内开始救场。
2009年保增长和扩大内需成了中央经济工作的确定工作方针。
从扩大农村消费,到刺激住房消费,再到推进旅游消费,总之就是两个字,花钱。
当然,平心而论那个时候的效果还是有的。
住房消费,这就不用多说了,2009年的楼市算是在金融危机的废墟上浴火重生,踏上了快车道,虽然后期楼市车速过快出了点事故,但是2016 年的棚改去货币化又算是处理完事故把命给续上了。
农村消费,说白了就是家电下乡,效果不错,政策出台的当年,也就是2009年12月底,下乡电器销售了3450万件,销售额647亿元,补贴累计发放了75.4元。
随后的2010年家电下乡销售额1700亿,2011年达到2641亿元。
至于旅游消费,除了本来我们熟悉的著名景区之外,城市近郊铺天盖地的农家乐就是集中出现在那阵子。
总的来说2009年这波扩大内需做的挺好,但为什么一样的办法,当年有用现在貌似就不行了?
原因没别的,债务。
经济学家辜朝明在2003写过一本《资产负债表衰退:日本在经济迷局中的挣扎及其全球影响》的书,里面讲了日本在经济危机后的一些表现,其中有个概念叫做“资产负债表衰退”。
这个概念的意思很直白,说穿了核心要义就一点,还债。
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资产价格下降,导致公司和个人基本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况,于是日本人开始了漫长的还债路程。
公司赚钱了不继续扩张,还债。
个人赚钱了不额外消费,还债。总之就是从公司到个人,不管组织还是个体大家都在追求负债最小化,一切都是向还债看齐。
日本政府和央行对此很苦恼,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轮番上阵,但下面就是死活没反应。
这其中日本央行应该是最为恼火的,不管再怎么降低利率,甚至到了零利率,企业和个人就是打死也不去借钱。
曾经温和的通胀对于日本央行来说,简直就是奢望。
为什么要说日本,因为我们现在的处境已经有点像了。
虽然我们没经历过日本的经济泡沫破裂,但在经过2008和2016这两个关键节点房地产把居民部门杠杆率拉到62%的高位后,个体们还是逐渐无师自通的学会追求负债的最小化。
这一点不管从存款数据上升,还是过去几年PDD这种凭低价快速崛起的电商平台,又或者是平价的蜜雪冰城的逆袭都可以得到间接且有利的证明。
钱,开始算计着花了。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的研究院副院长林采宜曾经提过一个数据,2010年到2021年,中国居民信贷规模从1.27万亿攀升至8.26万亿。其中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房贷)规模累计增长595%,对整体居民债务规模的增长贡献达76.5%。。
个体们债务的担子这么重,相当于透支了未来的消费,而在这种情况下还想扩大当下的内需消费,着实是难了点。
2
第二个问题,对象背后兜底的大网。
从一系列出台的促进内需消费的政策来看,认知貌似出现了误差。
那就是,拟定政ce的口子好像一直以为政策的受众群体,也就是广大的普通的个体们,其实手里是有钱的,但就是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拿出来花。
这是个认知上的死结,而只要这个死结存在一天,就注定一轮接着一轮出台的刺激内需的政策,效果都不会好到哪去。
想打开死结就得找到线绳的源头,认知上的误差本质上是错把总量当成了政策出台的底气。
从宏观层面上来讲,如果只看存款总量的话,盘子确实够大,好像政策上只要稍加刺激,内需市场就能旺盛起来,所谓的一江的水也就活了过来。
但如果稍微再看下存款结构的话,应该就会清楚的认识到,这内需消费大概率是很难刺激起来。
看看招行的2022年的年度报告吧,二八规律的财富分配已经成了老掉牙的东西,按照招行对自己客户群体的统计和计算,在招行的客户群体里,2.25%的人就拥有了81%的财富。
财富的大头不在绝大多数普通人这边,普通人手头那点钱更多的是用在保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上,比如房贷,孩子教育,车贷,父母健康,偿还外债等等。
总量是大,但结构差异更大,占据了结构差异里人数大头但却是财富小头的普通人群,没多少钱能往外花了。
现实一点看,差异结构是不好搞,咱也不期望去搞,毕竟你不能把人家已经赚到的钱来个粗暴的均贫富,这也不符合咱们倡导的法治社会的精神。
但兜底是不是可以考虑下?
还是我之前说的,想扩大消费就做好兜底,把福利建设当成个事情认真去搞。
中国人是较为保守的,或者说未雨绸缪的意识比较强,这有一部分是几千年来那些历史长河中存活下来的基因决定的,古代历史王朝的更迭伴随着战争,饥荒,瘟疫,只有手里有点粮或者其他硬通货的人,才有可能能苟活下来。
还有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兜底的这张福利大网的网眼,稍微的大了那么一点,大到不小心人就会顺着网眼掉下去。
所以即使手里有点钱,在来此祖先DNA里生存本能和福利建设较为“粗狂”的两股力量的加持下,肯定还是得继续存着。
现在政策的发力点很多都是补贴和信贷放水,比如前文提到的家电下乡和消费贷利率降低。
但关键是这没用,本质上还是解决不了个体们“怕”的问题。
让当下的个体去爆发出生活必须品之外的消费热情,就像让他们去攀登悬崖峭壁。
攀登也不是不行,但只有他们知道脚下有张网眼密集又结实的大网在保护着自己,那攀岩才没问题。
不然,这悬崖指定上很难上去,因为都怕摔出个三长两短。
没网子兜底谁也不敢上,就这么简单。
3
所以,问题在哪很清楚,刺激不动内需不是个体们太保守,而是被债务和兜底的网这两个关键问题卡住了。
一个是减轻负重,一个是增加保障,这俩解决了,内需消费的问题就好说。
当然不管怎么着吧,还是衷心的希望这次政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扭转一下经济下行的压力。
好的一点“念想”总还是要有的。
另外至于一些什么“专家”的刺激消费的高论还是少发表点好。
比如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然后再买车回乡下种菜。
又或是把家里闲置的房屋出租,然后用私家车出去拉私活。
我们是穷,但是不傻,这种话真听的头疼。
其实不管是扩大内需,还是刺激消费,总归的还是在借钱,在没有新的技术大爆发作为经济增长点的当下,全世界都习惯于玩这个套路。
东方西方都一样,大家统一的都在向子孙后代“借钱”。
终有一天会到还钱的时候,就看哪个国家还债的时候更体面些了。
就这样。
感谢大家阅读,如果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