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环球热推荐:马克思“养成记”——评儿童话剧《童年马克思》

发布时间:2023-06-12 20:02:44来源:中国妇女报官方客户端


(资料图片)

5月31日,由中国歌舞剧院一级编剧董妮编剧,中央歌剧院沈亮导演的儿童话剧《童年马克思》在呼和浩特乌兰牧骑剧场首演,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一部风格化满满的儿童剧。舞台虽以简约的锐角三角形为基础造型,却在多媒体的立体成像中铺陈出色彩斑斓的童年底色。质朴的剪纸与手绘图案勾勒的马克思的诞生地特里尔小城,在充满童趣的意味之外,流露出历史的厚重。演员在夸张的造型与撞色的服饰当中为孩子们营造出了一个童话般的故事氛围。

该剧以生活在21世纪的卡卡与父亲的对话开始,以跨时空互文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从8岁到18岁间小马克思成长过程中的四个片段。从8岁的小马克思过生日的那一天开始讲起,以此展开了脏面团的故事,寻找小鸡的故事,马克思捉弄授课老师的故事以及在古罗马柱中捉迷藏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彰显了顽皮可爱、聪明活泼的马克思,同时还彰显出一个从小就关注贫苦大众,以创造人类幸福为己任的马克思。于是,《童年马克思》中的这个马克思,会犯所有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的错误:骄傲自满,调皮捣蛋;同时也会去思考一些一般小朋友们并不会去思考的极为复杂的哲学问题,诸如究竟什么是“具体”,什么事“抽象”。面对这个极为复杂的哲学问题,该剧没有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将其融入小马克思与老师所展开的生动对话之中:老师要向小马克思的父亲告一个“抽象”的状,让小马克思的父亲打小马克思“具体”的屁股。在诙谐幽默的对白之间,小马克思顿悟到了所谓的抽象,并不仅仅意味着与现实无关的概念和范畴,同时更意味着一种片面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式,而具体,所意指的却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本身。由此,一个抽象的哲学问题被化解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当中,为孩子们所理解。

全剧厚重的历史感让小马克思的成长过程同时成为一个伟大思想的形成过程,两者完美的结合彰显出的正是马克思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品格:这是一个始终关注社会现实苦难,以改变世界为己任的哲学思想,尽管其理论的展开方式可以是概念的、命题式的以及充满着严谨推理的,但却从来不能改变其思想自身内涵的实践品格,而这一品格不仅对于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来说是稀有的,同时在近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中也是绝无仅有。

全剧以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为结尾,在悠扬而庄严的乐曲中,“小马克思”站在毕业典礼的讲台前,一字一句地讲述着他在《在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写下的最后一段文字“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与之处于同一空间,却身处不同时间之中的21世纪的小卡卡,追随着马克思,一字一句地重复着马克思这掷地有声,感人泪下的宣言。两者遥相呼应,勾勒出一个处于历史传承中的思想源流,他们之间的呼应象征着一种历史的回响,彰显着马克思的思想所拥有的那穿越时代的伟大力量。

(作者: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夏莹)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