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天天快看:最近,国央企又有大动作

发布时间:2023-07-06 08:12:56来源:明源地产研究

这两年房地产行业动荡,地产国央企成了地产人向往的避风港。不少优秀的民企地产人已经在国央企或是城投公司开启了新的职业道路,还有大量地产人正在努力想要“上岸”。

然而近大半年来,连看上去坚如磐石的国央企也频频开始调整精简组织架构,缩编裁员的消息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个趋势让整个行业彻底认识到,在不利行情之下,没有绝对稳定的公司。


(资料图片)

但是目前许多地产国央企看上去仍然是经营稳健、发展可期的,为什么纷纷选择缩编了呢?今天明源君就来掰扯掰扯,这波缩编潮背后的取舍。

多元化发展进入瓶颈期

非核心业务开始收缩

向多元化业务寻求新的增长极,是前几年许多房企都在做的事情。当增量开发红利见顶时,布局多元化成了行业默认的出路。

这些年房企在商办地产、产业地产、文旅、代建、长租等领域十分活跃,甚至有不少房企跨界玩起了实业,比如机器人、农业、IT等等。

随之而来的,是暴增的多元化用人需求。房企的业务线越铺越广,招的人也越来越多。然而多年布局下来,成果却没有那么丰硕,早前储备的团队处境变得微妙起来。

除了资源与资金实力强劲的头部房企把多元化业务做得有声有色之外,其他绝大部分玩家都没有冲出来。多数业务常年处于培育期,不仅未能实现盈利,甚至在这两年成为了累赘。

当年多元化浪潮的开启,主要是出于房企应对主业不确定性的考虑,本质上是一种外部环境倒逼下的被动选择。尤其是腰部或中小房企的跟随,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抛弃边缘化的、不赚钱的业务,这种“断舍离”趋势同样是一种出于收缩求生存的被动选择。而且正在做这件事的也不乏国央企,甚至是头部国央企。

近期,保利发展就宣布转让旗下保利和乐教育、艺术教育、保利小贷3家公司的股权和相关债权。

这些业务要么与主业缺乏协同性,要么就是业务规模和空间本身不大,虽然成立好几年了,但并没能作出多少贡献,反而在当下的行情中显得优点多余。

不仅仅是边缘业务,在行业持续承压的形势下,保利发展连核心的业务战略都作了调整。过去其业务结构是以不动产投资开发为主,以综合服务与不动产金融为翼的“一主两翼”战略。

但最近已经很少再提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深耕不动产开发主业,强调区域聚焦。这也是近两年许多国央企在年报中,都屡次强调的原则。当前行情下,国央企采取相对保守与聚焦的战略是一个重要共性。

另一方面,地产国央企还肩负着高质量发展任务,扛着“一利五率”的考核指标。所以相比起民企,国央企今年以来愈发注重聚焦主责主业,并加大“两非”剥离、“两资”清退力度。

这些因素都在加速地产国央企多元化业务布局的收缩。在国央企有退有进的战略调整下,前些年为发展多元化而储备的团队,自然也会跟着业务的变动而出现扩招或裁撤。

除了已经能独立发展、自主造血的商管、物管等业务之外,其他多元化业务线的团队,接下来都不能说非常安全,还是要有一定的危机意识。

投资布局调整带动架构改革

集中资源提升管理效率

为了应对剧变的经济与行业环境,近年来房企的组织架构调整变得非常频密,地产国央企也不例外。今年包括保利、中海、金地在內的多家国央企,都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

调整的方向主要是区域合并,比如保利发展是将其湾区公司和粤东公司合并为湾区公司,苏通公司和江南公司合并为苏州公司。

中海则是对中西部区域进行了内部合并,将原中海地产昆明城市公司与贵阳城市公司进行合并,组建了新的云贵公司。

连历来低调稳健的金地也行动了,旗下金地商置的西南和华中区域被撤,同时成都与昆明公司合并为成昆公司,并入华南区域。至此金地商置只保留了华东、华南、华北和东部四大区域。

频繁内部合并的背后,是地产国央企基于风控考虑而作出的应对。过去市场好的时候,分出一部分人马和资源去开拓市场,代价是可以承受的。

但当下房地产行情一直不明朗,分散资源成了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选择在此时进行业务与空间布局上的收缩,可以集中力量、为核心保暖,是很正常的策略。

所以越来越多国央企开始强调优质城市群深耕、剥离低效资产,随着区域合并与部分城市公司的撤销,必然带来一大波管理层的换防甚至是挤出,更别说下面的一线团队了。

另一方面,在过于大力开拓市场的时期,规模房企招人确实不太考虑成本问题。因新业务、新事务设岗的情形很常见。

但如今大家都到了讲求开源节流的节骨眼上,这种大手笔用人的方式成了奢侈,庞大臃肿的组织也无法适应当前的局势。

因此地产国央企的管理观念有所转变,开始注重部门与职能之间的整合,设立更复合化的职能平台,青睐复合化的人才。这就是一个去除组织冗余,以求提高管理效率的过程。

尤其是一些腰部的或是地方的国央企,早已开始主动减配。行业的目光总是过于聚集在头部,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凡是国央企必定发展稳定的固有印象。

但实际上国央企之间的处境也是参差的,过去曾是头部的个别国央企,后来也一样遇到了经营上的困境,选择主动节流减配。所以保有前述这种不经思考的潜意识,是很危险的。

央企间专业化整合加速

直接影响地产业务格局

这两年,地产国央企除了在内部做了大量的战略和投资布局调整之外,还面临着不断加速的央企间整合。

在前几天的一文中,明源君已经详细聊过,自去年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后,央企间的整合速度明显加快,这也直接给地产业务布局和相应的组织架构带来了震荡。

比如中海就曾与中建地产展开内部资源整合,后来又收购合并了中信地产,并入了大量土储。而中交、中能建也曾分别合并中房、葛洲坝,伺候开启了快速发展模式。

然而并非所有涉房央企都发展得如此顺利,有些央企的房地产业务始终没能做起来,逐渐成为被合并的对象。

比如中航的地产业务就频频碰壁,早先是被保利合并,然后业务转向了物管领域。但转型后业务仍然没有起色,最终于2019年与招商积余重组。

未来在高质量发展任务下,央企之间为了更好地发展地产主业,将会继续加速整合。其中一些地产业务经营得不够好的国央企,面临业务合并的命运也是必然的。

只是这样的整合潮会直接带来组织结构的震荡,地产业务合并后各个团队分支,也必须要面临部分保留、部分裁撤的局面。

而且合并后的岗位薪资标准调整,对地产人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挑战。合并前可能你是用A公司的薪资标准,合并后就必须要接受B公司的薪资标准,说不准是上涨还是会下降。

这个问题在国央企的收购项目上也十分常见。这两年许多民企的开发项目连带着操盘人马,都被地产国央企所收购。民企团队到了国央企旗下,就需要适应新的薪资标准。

如果之前呆的民企给的待遇出于行业上游水平,那么如果按照国央企的标准来谈,可能很难维持原有的待遇,这也需要地产人做好思想准备。

结 语

这两年地产民企过得很艰苦,对于国央企的信仰逐渐在行业内弥漫开来,不少地产人形成了国央企工作岗位绝对稳定、安全的认识,一心觉得进了国央企才能安心。

然而房地产行业还谈不上进入复苏期,节流减配是当下整个行业都在做的事,只是实施程度不同,并不代表进了地产国央企就绝对安全,或者可以过得很滋润。

未来行业在用人上整体缩编,将成为一段时间内的常态,每个人都应该做好理性应对的准备才是。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