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散步的腔调都在Citywalk线路里!6座城市城市散步学,了解一下

发布时间:2023-07-05 14:08:44来源:互联网


【资料图】

在城市里漫无目的地行走。在狭窄的胡同里不分东南西北,和几个小时前刚认识的新朋友一起远眺长江,在陌生的国家随意钻进一家其貌不扬的烘焙店......总之,绿灯直行,红灯转弯,在街头巷尾寻找惊喜。这种随性行走、感受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的旅游方式被称为“City walk”,直译为城市漫游,目前已经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旅行方式。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起源于英国伦敦的城市旅游方式的Citywalk并没有那么的随意和无目的。最开始,City walk会在讲述员的带领下,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行进,重点在于对该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深度体验。

在中文互联网的语境下,人们对Citywalk的旅行形式进行了新的理解建构:没有专业的讲述员,不需要很多规划,不追求打卡,把方向交给城市的指点;它更像是一种散步,“互动感、体验感、深度游”让人们与城市产生了更深度的链接。

《周末画报》Cultural Travel《澳门 奇迹之城》

摄影:黄映华

不只是压马路遛弯儿,

Citywalk=城市散步学

什么是城市漫步?

卢梭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提到最早的城市漫步,大概就是一个人走走停停,胡思乱想;波德莱尔漫步在19世纪的巴黎,用诗歌勾勒这座现代之都的城市奇景和层出不穷的浪漫思想;而瓦尔特本雅明将城市从居所演化成风景,人从市民变成城市观看者,在他的讲述中,城市漫步成了一种风格、一种姿态、一种艺术。

左:卢梭《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文版封面

右:《瓦尔特本雅明》中文版封面

与其说城市漫步是一种休闲徒步,不如说是都市年轻人跳出“两点一线”的平面生活,与“附近”建立真实连接,感知“具体生活”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Citywalk旅行?

Citywalk的旅行方式最早来自伦敦,是几个人在专业讲述员的带领下,有计划地行走在城市中的某条路线上,从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各方面感受一座城市鲜活的生命力。与其说旅游,不如说更像研学,是一种高文化浓度的活动,对于普通人有一定门槛,更适合文史爱好者。

伦敦Citywalk地图

Citywalk旅行的核心是深度感受、重新理解,文化属性较强;现今Citywalk旅行在中文互联网上流变,被大众选择和重塑——更像是以“成为当地人”的形式去观察一座城市的过去和当下,时间不再紧迫,旅行的需求也不再那么急切,我们以松弛的姿态去感受,彻底地放大了自由和随意性。

也因为这种随性与自由,Citywalk旅行多了更多社交属性。根据社交平台上Citywalk的线路分享,不少网友寻找“Citywalk搭子”,结伴漫游城市,打发一天时间,运动的同时还能涨知识,与新认识的伙伴共享一段旅途。

上海citywalk街景。图源:小红书@Andy_s

这种漫无目的的在城市游荡和黄宇轩在《香港散步学》自序中提到“散步学”的概念不谋而合。

“散步学”学什么:其一是“开眼”,要“穷尽”一片空间里可遇上的一切;其二是觉察眼前的空间,享受看到变化的趣味;其三是在遇上各种事物时,脑里有持续涌出来的想象和知识,不只是“看到它们”。

《香港散步学》封面

无论是哪一种,Citywalk最难的就是路线规划。一条完整的步行路线,沿途要有足够的可看性和人文深度,还要结合季节、时令等自然条件,里面细枝末节的考量才是citywalk的精粹之处。

CITYWALK|澳门

创意新生代的城市漫游

由于地理面积受限,“在澳门散步”听起来仿佛是件不足观的事情,但稍微排布以下艺文场所,你就会惊喜地发现,步行所串连起的,除了澳门悠久驳杂的历史,还有一处处色彩缤纷,多元交融的绮丽文化。

线路推荐:

何东图书馆大楼 -疯堂斜巷 - 边度有书 - metacoffee_macau玄咖啡馆

何东图书馆大楼是一栋鹅黄粉白为主色调的大楼,建于1894(光绪二十年)年,曾为香港富商何东爵士私人避暑别墅,他过世后,家人根据其遗嘱,将这栋大楼无偿赠予澳门政府,用作公共图书馆。目前,图书馆分为新旧两区,旧区为原本的建筑群,包括了前庭与后花园,以及阅览室及藏书楼;新区则是崭新的现代建筑,即一座大型公共图书馆。游走在图书馆大楼附近,你还可以邂逅世界遗产——薄荷绿色的岗顶剧院,在中国第一座西式剧院留下你的足迹。

疯堂斜巷可能是目前澳门最知名的一条文艺街巷,这条位于望德堂区的葡萄牙特色街区,通过近年的艺术活化方式,重新焕发生机。这条街上的“艺舍”,有上百年历史,由慈善家崔诺枝创建,曾为“公教学校”,后用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十号创意园则设有两个展厅和十个展室,充分悦纳各类活动,随时抵达随时有惊喜发生。同在这条糖果色街道上的“婆仔屋”,则拥有一片绿意的小庭院,让人在旅途中安静驻足,放松身心灵。

曾经需要邮件预约开门时间、被称为澳门知识青年的阵地的“边度有书”书店如今搬迁至连胜街,逢周一休息,其余时间也仅开放下午至傍晚半天。这间小而雅的艺文空间,是澳门最有名的书肆,没有之一。如今在网上它叫做“边度有书有音乐”,像一句短诗。边度有书注重守护澳门本地创作,关于澳门的诗歌、戏剧等冷门书籍,你总可以在这间店里觅得。店主对书籍的码放不追求条分缕析,而是倾向让读者自己寻觅自己偏爱的内容,所以店面虽小,可逛很久,相当适意。

大湾区的年轻人现在也很流行在晚上喝咖啡。玄咖啡馆就是一个专门给大家在夜间饮咖啡的地方。深夜时分,这里会聚集各界专业人士,除了感受咖啡香味,大家也会透过咖啡在这里互相交流。这家店的老板也很有趣,所以大家有时候也会和老板聊天,进行一场人生相谈。

CITYWALK|上海

中国最适合漫步的城市

有业内人士总结,目前世界上最适合Citywalk的城市是东京,国内是上海。“上海是中国城镇化最早的城市,有大量老式街道,非常适合步行,个体商业也发达,街景也相对丰富。”

线路推荐:

新天安堂-邮政博物馆-外白渡桥-外滩大道

新天安堂是上海一座已经废弃多年的老教堂,1866年由旅沪英国侨民兴建,曾是与圣三一堂齐名的社交生活中心。教堂的设计从整体到局部都相当精致,设计师英国建筑师道达尔是当时上海少数拥有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会员身份的正规建筑师之一。

上世纪20年代,上海已经是一座经贸繁忙繁华的远东大都市。原位于北京路9号的上海邮政总局办公点已经无法承担越来越繁忙的邮政业务,建一座新的大楼成为当务之急。1922年一座新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于四川路桥北堍动工,1924年建成。

自其建成之日起,外白渡桥就是上海城市的标志。外白渡桥,是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通道,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许多老上海心中的“外婆桥”。它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外白渡桥,虽然短短一百多米,它却见证了整个上海从开埠到现代、从抵御外敌到解放战争和大上海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是老上海人的情感寄托。

外滩,代表了上海城市化的1.0时代,也代表了20世纪初,中国最前沿的都市生活。一场关于中国现代生活的“启蒙运动”,在外滩的霓虹灯中轰轰烈烈地展开。外滩大道,这本是一条十来米宽,不穿长筒靴都无法冒然前往的泥泞纤道,后来被改造成宽阔的大道,银行、商会和政府机构纷纷迁入其中,百货商店、戏院、酒店、舞厅也纷纷在附近开张,其中最耀眼的,是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华懋公寓(今锦江饭店北楼)和花园饭店(今国际饭店)。今天,我们依然能够从这些建筑中,看到彼时外滩的波澜壮阔。

CITYWALK|香港

艺游香港新晋文化地标

无论你选择在香港的哪个角落漫步,你都会被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所吸引。从繁华的购物区到传统的街头小巷,从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到壮丽的自然风光,香港以其独特的景色和风格成为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目的地。香港独特的融合文化,融汇了东方传统和西方现代化的元素,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寺庙和庙宇,还是现代艺术馆和设计时尚区,香港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风貌和时尚氛围。近年来香港推陈出新,在西九龙文化区建成了一批新地标,打开城市漫步艺术之旅。

线路推荐: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 M+大楼 - 香港西九戏曲中心

筹备5年、耗资35亿港币建造的香港故宫博物馆于去年7月在西九龙正式开幕,糅合了现代美学与中华传统艺术美的建筑设计、一系列珍藏文物的展出,让香港故宫热度不断攀升。馆内馆展示900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不少都是首次于香港公开展出。当中部分藏品更是从未对外公开展出。

M+大楼立于九龙半岛最南端,俯瞰维港景色,由世界知名建筑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的全球团队联同TFP Farrells和奥雅纳合作设计。多数人还未进馆,就会被大楼外播放着流动影像的LED幕墙震撼到。M+的垂直体块在展览空间的中心纵向伸展,二者构成了一个单一的整体,并融合为一个倒立的T字形。这一高而薄的垂直结构,其精确的、城市化的、近乎陈旧的体量重申了九龙天际线的标志性特征,它的特殊性使其成为香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戏曲中心是香港西九文化区的首座表演艺术中心,建筑外观对传统中式月拱门进行了重新诠释。顶部大剧院巧妙地“悬浮”在首层空间上方27米的位置,从而将礼堂与喧闹的城市环境分隔开。作为世界级的表演艺术场馆,其独特的建筑形象出现在新版的100元港币上,充分体现了戏曲中心对“香港精神”的重要社会和文化意义。

CITY WALK | 青岛

在咸湿温热的海风中拥抱蔚蓝

青岛老城区成片的德式建筑在树木间像一座座小岛冒出红色的屋顶,潮湿柔软的海风一吹过就如同搅动了颜料盘。海水浴场金黄色沙滩带来的惬意,尽赏海天一色的崂山仰口索道,散落在老城区里的名人故居、美术馆、文艺小店,还有人们口中酣畅淋漓的青岛啤酒与海鲜盛宴……漫步青岛城,为一剂疗慰人心的良方。

线路推荐:

西海美术馆 - 小麦岛 - 信号山公园

青岛西海美术馆位于西海艺术湾内,由法国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让· 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像一个海边的玻璃盒辉映着海天光影。美术馆与艺术湾的功能相互交融,自然景观与文化造物相互衬映,使美术馆本身就成为了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沿着麦岛路一直走,将会抵达一座面积不大的小岛——小麦岛。吹着夏日的风,沿着环岛的木栈道漫步,在四面环海的小岛上享受不被琐事打扰的独处时光。几乎遍布整岛的大片草坪,配上背景碧蓝色的大海,如同一颗大海中的“绿宝石”,组成了充满电影感的画面。发呆、散心、游玩、野餐、遛狗……享受天空与大海的治愈力。偶有傍晚,草坪上还会举行小麦岛音乐会,伴着音乐看一场落日,等待浪漫发生。

虽然海拔只有98米,但信号山却坐拥老城区中心位置,是登高远望沿海城市风景的最佳俯瞰地点。极目远眺,青岛老城区的全貌一览无余,不远处的栈桥、小青岛与红瓦绿树交相辉映,胶州湾游船如梭,波涛浪涌,海天一色。还有四周迷人的欧式建筑,悠闲惬意的咖啡馆,走在这里,静静感知整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CITY WALK | 泉州

最好吃的“非遗”城市

泉州,曾经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起航。古时宗教的多元化使得各式异乡建筑拔地而起,与当地建筑交相辉映,成为泉州的独特印记。在泉州,时间仿佛在这里按了暂停键,随处可见的千年古刹,天后宫、关帝庙、清真寺、天主教堂尽显古代建筑的辉煌,彰显闽南古都的魅力。

泉州也被各类美味环绕,当地的古早味美食文化绚丽多彩使它有了小吃之城的名号。漫游城市,除了用脚丈量,我们也还可以用舌尖去探索这座小城的迷人之处。

线路推荐:

斯丹姜母鸭 - 水门国仔面线糊 - 泉府卤面馆 - 秉正堂

泉州以充满古早味的小吃闻名,最出名的当属姜母鸭。姜母鸭虽说被当作小吃,却是以菜肴的形式呈现,让第一次见它的食客摸不着头脑。每家每户的做法不尽相同,老城内有名的斯丹姜母鸭以干香的味型胜出,将番鸭和姜母置于砂锅,拌入秘制佐料,旺火焖烧将汤汁收紧,很受当地年轻人的偏爱。

水门国仔的面线糊在起源于千年之前、藏匿着各种美味的水门巷中大名鼎鼎。面线糊以一种纤细的干面线作为主料,随之搭配的料头却极为丰富,海鲜、炸物、卤味内脏的选择丰俭由人,鲜美的底汤以猪大骨、螃蟹海鲜等吊足鲜味,再以地瓜粉勾少少薄芡,最后淋几滴当归酒提味,搭配一根油条,其地位就如同上海人心目中的咸浆配大饼油条一般神圣,是当地人的早饭心头好。

泉州的卤面区别于闽南其它地区的卤面,并非用卤水作汤,而是用各式配料,搭配高汤酱料等做成卤汁,融合于面条之中。藏于老街花巷上的泉府卤面馆是卤面爱好者心中的名店。走进门就被眼前的菜单震撼,满墙的菜名密密麻麻,十几种食材排列出上百种组合,着实会让选择困难症的人群“恐慌”。卤面的基础调味是花生酱,辅以沙茶酱、胡椒粉等佐料添味,面是碱水生面,和各类鲜美配料旺火烩煮,满满一大碗,滋味喜人。

泉州的糖水之王非四果汤莫属。顾名思义,是用四种料冲入冰的糖水制成,其中一味必定要加上用海石花熬煮出的石花膏,入口冰凉甜爽,是泉州人的消暑佳品。水果、蜜豆、粿子是最常见的几大类,不同配料的抉择也让四果汤呈现的口感也不尽相同。

CITY WALK | 深圳

用漫步给城市按下暂停键

在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中,深圳是一个“淘金地”,城市的野蛮生长让生活变得索然无味。事实上,来自五海四海的深圳人正在以他们的方式,创造着当代深圳的城市精神、生活文化。漫步城中,按下城市的暂停键,用心去丈量深圳的每一寸土地,在“一楼更比一楼高”的建筑群中,我们能发现藏在夹缝中的艺术创作,也能寻得海港城市的安逸与滋润。

线路推荐: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 木星美术馆 - 声音图书馆

作为雷安德罗•埃利希当代艺术展的举办地,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本身也是不可错过的风景。这座大型公共建筑,把深圳的自然品格与城市精神融会贯通,你既可以感受日新月异的城市节奏,也能静下心来感知山海之间的自然灵气。“设计本身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而建筑本身则是一件艺术品。”在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槙文彦(Fumihiko Maki)的笔纸之间,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面朝平静的蛇口海湾,背靠秀丽的大南山,以 “城市艺术品”的形态,赋予了深圳当代文化力。绿茵茵的草坪、适合散步的海边栈道、可以眺望远处山峰的滨海公园、正在进行中的展览……悠然漫步在自然风景和艺术现场之间,整座城市仿佛被按下了“休憩键”。

深圳木星美术馆位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原福田保税区),由原深圳诚联物流仓储大楼改建而成,平实的建筑外观诠释了艺术本真而纯粹的一面,步入其中才能感知艺术的丰富和伟大。就像人类对木星的无尽探索,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永无止境,艺术家们不断为我们构造出想象空间,打造了一座座拥有艺术能量的美术馆。漫步在一万多平方米的美术馆内,每一步挪动都像走在艺术的旅途中,或是挂在墙上的绘画作品,又或是摆在地面的艺术装置,都是旅途中不可错过的风景。

专注音频硬件设计与研发的“巫”从东莞起家,将第三间分享音频硬件与实体唱片的“声音图书馆”落脚深圳。中式复古店面深藏福田旧区小巷,CD区两千张碟片按序垒起,黑胶区一千多张唱盘细分归类,一个个记录时代的彩色方块铺满墙面,新歌旧曲,来来往往。陈列在音频硬件体验区的原创黑胶唱机、HiFi蓝牙音箱、手制耳机...是巫对声音极致追求的体现;而音乐欣赏区除了留给独立音乐人分享作品,也留给爱音乐的客人们在繁忙生活的间隙放松身心。

部分图文内容源于《Modern Weekly 周末画报》Culture Travel《澳门:奇迹之城》&往期内容

编辑 — Emin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more